官方微信
美国有所大学的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
他要求学生不按顺序地、随机地走进一个宽敞明亮的大礼堂,并且自己找座位坐下来。反复几次之后,教授发现这些学生依其行为和状态基本可以分为三种:
第一种学生是漫无目的的找座位,这次坐这边,下次坐那里;
第二种学生一直坐在后排;
第三种学生是始终喜欢坐在前排的。
教授私下里按这种分类分别记下了他(她)们的名字。10年过去,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时,教授惊奇的发现,喜欢坐在前排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比例比其他学生要高很多。
忘了是参加什么课程的学习,开课前,学习顾问在场地内不断引导学员“请先坐满前排!”
大多数人不愿意往前排就座。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,前排是领导、重要人士的专有席位,也因为前排比较容易引人注目,大家都自觉避开前排,选择“舒适区”的座位。在那个舒适区,开小差、走小神、溜小号,甚至“葛优躺”,都有可能。
《向前一步》中,谢丽尔·桑德伯格鼓励更多的女性“往桌前坐”。她在脸谱网召集过一次会议,美国财长的随行是几位女性,用餐时她们最后取餐,然后在房间一侧坐下。桑德伯格示意她们坐到桌前,并当着大家的面向她们招手示意,那几位女性犹豫半天,还是留在原来的座位上没有动。
我想起自己。当年还是个“职场小白”,有次召开业务会议,我是唯一的女性,负责会务。会议桌摆成口字形,经理们做报告时,我没有坐到口字形预留的座位上,而是选择了口字形外的一张桌子旁听。会议中,领导发现我坐在“外围”,就示意我坐到桌前。
因为有着“选择让自己成为旁观者”的切身经历,对她提到的“往桌前坐”特别有体会。
后来在我们公司,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就要求大家“开会、培训时坐在前排”,原因就是鼓励新人主动、勇敢、不退缩。“坐在前排”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职场态度,是一种一往无前的人生姿态。
有次开会我去得晚,先到的人已经坐满了会议桌。会议还没开始,有个下属看到我马上起身,非要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我。我制止了他,另拉了把椅子坐在旁边。在我看来,早到的他比我更有资格坐在前排。如果我不是会议主持不做重要发言去的又晚。
很多人都知道玛格丽特的故事。
20世纪30年代,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,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,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。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: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,永远走在别人前头,而不能落后于人,“即使坐公共汽车,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。”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“我不能”或“太难了”之类的话。
这个小姑娘,就是40多年后,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、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、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、被世界政坛誉为“铁娘子”的玛格丽特·撒切尔夫人。
与“坐在路边鼓掌的人”相比,大多数“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”的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勇气坐在前排吧?
教育孩子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父母的责任。
坐在前排是一种态度。坐在前排的人更积极主动,愿意且有机会与台上的人直接互动。
坐在前排是一种自信。坐在前排的人比较有资格感,他(她)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坐在前排。
坐在前排是一种勇气。坐在前排的人因为无所畏惧,更显得坦坦荡荡。
关于“坐在前排”的自信,桑德伯格在“往桌前坐”这一章节写道“当感觉不到自信时,我告诉你一个窍门,就是要假装自信。”对此,我深以为是。这个道理,如同“假装开心”、“假装幸福”是一致的。
服务热线
15052322122